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计算机网络(一)
阅读量:701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94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主要是复习一下计算机网络的一些考点。

一、关于ISO/OSI

  首先七层模型: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。

  物理层:完成0/1在物理介质上的传输。 需要设备:双绞线、同轴电缆、光纤等

  数据链路层: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。 需要设备:交换机

  网络层:提供路由选择,拥塞控制及网络互联功能,为端到端提供面向连接或者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 需要设备:路由器

  传输层:提供面向进程,面向连接或者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。 

  会化层:为进程之间的会话提供建立/维护/终止连接的功能。 

  表示层:协商应用程序间交互的数据格式

  应用层:为网络提供协议支持和服务。

 

二、关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

  2.1概念

  电路交换:以电路联接为目的交换方式。

  分组交换: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方式,它是一种存储——转发方式,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存和处理,等到相应输出电路空闲时发送。

  2.2电路交换的阶段:

    a.电路建立  b.数据传输 c.电路拆除

  2.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

   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:分组交换的通信线路并不专用于源与目的地间的信息传输。在要求数据按先后顺序且以恒定速率快速传输的情况下,使用电路交换是较为理想的选择。因此,当传输实时数据时,诸如音频和视频;或当服务质量(QOS)要求较高时,通常使用电路交换网络。分组交换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更强的的效能,可以预防传输过程(如e-mail信息和Web页面)中的延迟和抖动现象。

 

三、关于传输和发送时延

  传输时延:电磁信号或者光信号在介质上所传播的时间。

  发送时延:指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节点传输到媒体介质的时间。

  处理时延:指接收数据对数据处理的时间。

 

四、网络协议

  概念: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。 由三要素组成:

    a.语法: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的结构或格式。

    b.语义: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,,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。

    c.同步:即时间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Persiste/p/4109228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ACCESS_ONCE
查看>>
c++11特性使用
查看>>
setTimeout使用闭包功能,实现定时打印数值
查看>>
【单调队列】滑动窗口
查看>>
C# Redis使用之StackExchange
查看>>
C# 获得本机IP、端口等信息地址以及服务器IP信息
查看>>
在C#中的operator重载操作符
查看>>
FortiGate安全策略说明
查看>>
HDU3127 WHUgirls
查看>>
4、客户机策略配置
查看>>
memcached的图形界面监控
查看>>
Air Raid
查看>>
常用的Windows命令
查看>>
Spring 教程(二) 体系结构
查看>>
J2EE项目中后台定时运行的程序
查看>>
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among HMM, MEMM, CRF and MRF
查看>>
JS模块化开发(三)——seaJs+grunt
查看>>
php中数组可以不写下标
查看>>
第18条:尽量使用不可变对象
查看>>
点滴积累【other】---HTTP Error 503.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 (转载)
查看>>